手工编织钩针技艺:传统流行工艺的艺术表达和发展现状

手工编织钩针技艺是一种流行广泛的民间工艺,通过将绒线交织组织起来,制作出各种服饰用品、家居用品和装饰物等。它具有轻软、保暖性好、色彩鲜艳、多样的花样和耐用等特点,让人们喜爱和追捧。在2021年8月,手工编织钩针技艺被列入赣州市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概述

手工编织钩针技艺的编织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至5世纪,最早是使用"nålbindning"技术制作的。这种技术类似于缝纫,但却是一种费力的技术,需要将纱线穿过缝针并进行循环打圈。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用两根或多根针编织的先驱。

在中国,从秦汉时期到唐代是手工编织品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中国丝、麻、毛纺织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编织方法也更为复杂,展现了当时较高的编织水平。

工具及材料

在手工编织钩针技艺中,常用的工具包括钩针、剪刀、镊子和胶水等。而材料方面,主要使用各种材质的毛线。

工艺流程

毛线手工编织利用棒针和钩针等编织工具,采用基础针法如上针、下针、平针、桂花针、螺纹针等针法,编织出各种服饰用品、家居用品、装饰物和玩偶等。

具体的编织工艺流程如下:

棒针起针

棒针起针有多种方法,包括无弹性镶嵌边缘、狗牙边起针法、旋扭起针法等。

下针

将右手针从左上向右下穿入左手针上的1个针套,然后统线,再将线从右下向左上拉出。

上针

织正针的方法是将右手针从左上向右下穿入左手针上的1个针套,然后统线,再将线从右下向左上拉出。

钩针起针

钩针起针有环形起针和锁针起针等方法。环形起针是在食指上顺时针绕线1圈,通过钩针将线环内穿出,再逆时针绕线勾出和引拔。锁针起针则是通过逆时针绕线并形成活结,然后通过钩针将线穿过活结。

基础针法

编织过程中,可以使用基础针法如短针、长针、中长针和长长针等来完成织物的不同部分。

代表性人物

姚艳是赣州市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编织钩针技艺的传承人。她于1987年生于江西赣州市兴国县,是一位手工编织爱好者。她成立了手作工作室,在手工编织领域从事全职手工工作,并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手工编织钩针技艺。

代表性作品

姚艳创作了多种手工编织钩针作品,包括日常用品系列如桌布,以及主题创作系列如果蔬系列。她的作品展示了手工编织钩针技艺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

产业发展现状

手工编织钩针技艺已经在赣州市章贡区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开设了六所公立小学的手工兴趣班。同时,针对区域、县域和社区,已经培训了近两千人,为数百名留守妇女和宝妈提供了创收机会。手工编织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销售量。目前,手工编织钩针技艺的年产量超过十万个,人均兼职月收入在1000-4000元左右。

文创产品系列

手工编织钩针技艺还创作了多样的文创产品,为手工编织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