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土楼村的麻编工作室:传统手工艺与村民增收的融合
窑湾镇土楼村的麻编手工坊是村民们喜爱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学习麻编技艺,通过这门手艺改善了经济状况,丰富了生活。近期,村里又到了收获麻编作品的日子。推开麻编手工坊的门,欢声笑语迎面而来。在长桌旁,数位村民围坐一起,有节奏地掌握麻绳和钩针。只需用简单的材料如麻绳、藤条、纸板和铁丝,他们就能创作出精巧耐看的麻编作品,包括杯垫、包包、装饰品和工艺品。窑湾土楼村的村民们通过麻绳的编织,创造出一个个精致的麻编作品。
传统手工艺与增收的有机融合
早在2020年,窑湾土楼村将传统手工艺麻编与增收结合起来,成立了麻编工作室。至今已有70多名村民来这里学习,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
窑湾土楼村的妇女主任周玉红表示:“创立麻编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给我们村的宝妈们提供额外时间的利用空间。”
麻编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学习时有老师指导,回家后也可以自己动手。这让留守妇女们更加有信心,他们发现麻编成为了他们个人价值的体现。麻编不仅让她们有快乐,也让她们感到自豪。近年来,麻编已经成为土楼村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具有“造血功能”,以古朴、原生态的特色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土楼村支部书记余君告诉记者:“在窑湾古镇景区,我们将手工艺品放到一些实体店进行展销,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加上传承和技艺的优势,我们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目前,窑湾土楼村的麻编工作室还在研发年轻人喜爱的麻编饰品。他们在传承传统麻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代接轨。现在,村民制作的麻编作品被加工成三类产品:生活实用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以及艺术品。每个月,村民的收入可以增加800至1000多元。这不仅为更多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增收途径,也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活力”。